管得精 算得精 钻得精——小井站做好提质增效“大文章”

2020-07-03 10:34 来源:51网 分享到:

7月1日,笔者在川中油气矿南部作业区获悉,该作业区1-6月降本增效133万元,完成提质增效行动方案阶段目标。

“全年产量任务不变,开井成本下降一半”。自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以来,“夏效井”、“自揽活”、“放油弯管”.....这些作业区员工精打细算出来的新名词,带来了增产天然气23万立方米、原油210吨,减少用工20名,减少16万直接成本的好成绩。

管得精,关停低效井焕发新活力

早春2月,受疫情影响,作业区原油无法正常拉远,导致罐满关井,影响原油产量500吨。如何立足生产挖潜,弥补产量缺口,是作业区践行提质增效行动的第一个难题。

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管网压力低。公45等5口关停井被按下“启动键”,在早、中、晚用气高峰时段,以“接力”的方式开井补气,发挥“储气罐”作用。八角场中心井站员工陈小平是接力开井员工之一,仅他每天中午负责开井的角81井,就能多生产天然气2000立方米,确保了处于输气管网末端的盐亭县金孔、折弓两个乡镇平稳供气。截止3月冬春用气高峰结束,5口“冬效井”增产天然气23万立方米。

高温天气也让作业区挖到了“钱袋子”。“利用夏季高温对原油自然降粘,节约使用锅炉车给油罐加温的台班费用,可实现低成本开采拿油”。公山庙中心井站站长徐铁军测算,9口“夏效井”能增产原油210吨,弥补了疫情期间原油产量缺口的近一半。

此外,作业区以质量、效益为导向对生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对部分潜力井增加开井频次或延长开井时间;安排在阶梯电价低谷阶段进行注水或启动抽油机抽油等措施,在保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降本降耗。

算得精,劳动生产率增长新动能

依托油田数字化建设成果,以“中心井站+无人值守”管理为主线,实施“电子监控+信息化巡井+机动采油+专人巡线”的专业化运行模式,让作业区提质增效行动更有底气。

相比“一个井站一套人马”的传统模式,中心井站管理最明显的优势是盘活了人力资源。公山庙中心井站巡井班班长袁旭科,在成立中心井站之前在一个单井担任岗长,班组3人负责本井及周边代管井共4口井的生产和日产维护。成立中心井站后,袁旭科和巡井班共7人管理整个公山庙油田70余口无人井。今年5月,3个中心井站步入“正轨”,20名员工被“挪出”,成为下步新区上产的“人员储备”。

“工作量饱和了,工作质量也要上去。”中心井站实现人员集中管理和专业化班组运作,形成了统一的管理规范标准。借助“中心井站”这个平台,作业区开展隐患整改、设备维护防腐、应急抢险和员工培训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技能水平和执行力明显提升。作业区还通过“薪酬杠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意让过去外委的防腐业务成为员工“自揽活”。5月以来,中心井站自主开展了11口井的设备防腐,节约请外委防腐费用6万元。

钻得精,员工创造力带来新效益

自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人想办法”的观念入脑入心。作业区成立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调动员工立足实际创新创效的能力,小技改、小发明积流成河,带来了大效益。

原油在生产过程中有“机会”从开采工具或设备中“逃逸”至地面,形成污染。而井口、油罐和放空区则是“落地油”污染的重灾区。作业区技术创新工作室的马大兵成立攻关团队,在井站“扎根”一个月,研制出针对油罐放油管里残存原油的绝对密封的“防渗放油弯管”、代替棉纱擦拭的“油罐量油杆刮油器”、利用分离器原理的“放空立管脱液器”,一举解决了困扰油井多年的环保难题。此外,作业区“顺水推舟”,在井口区域安装防渗大理石地砖,在清蜡防喷管两端安装堵头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井下工具带出的原油直接与地面接触,方便清理和回收。

“小弯管、小堵头、小器具”随后在70余口生产井站推广使用,预计每年能回收原油5吨,节约含油渣土、含油棉纱处理以及棉纱购置费用10万元,为现场提质增效提供了大支撑。(通讯员 王涛)

编辑:qiy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