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农信(达州)这样干

2022-04-29 17:40 来源:51网 分享到:

近年来,四川农信(达州)保持定力、回归本源,紧跟市、县政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聚焦粮食安全、种子安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贫旅游等领域信贷需求,加大涉农项目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投放力度,全面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融资需求。至3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68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79亿元。

建立工作机制,保障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先后制定了《四川农信(达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四川农信(达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十五条措施》。一是压实责任。达州农商银行成立全市农信系统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辖内行社成立相应的推动工作领导小组,细化举措、强力推进。二是加强汇报。加强与人民银行、银保监局、金融工作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汇报沟通、协作配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三是明确目标。明确了“信贷服务信贷支持更深更全、服务网络更广更密、服务队伍更优更强、信用环境更诚信更和谐”四大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投放7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100个;创建信用乡镇35个、信用村320个、评定信用农户20万户,持续优化乡村信用环境;建立2000人的具有涉农专业知识和熟悉信贷政策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队伍。

建设服务网络,科技赋能推进普惠金融

加快线上线下数字化金融融合发展,加速构建服务“三农”新格局、再造服务“三农”新优势。一是延伸线下服务渠道。在网点改造、渠道建设、硬件升级、科技布局、机制优化上积极突破,形成了“网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村社金融联络员”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网络。按照省联社关于《四川农信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度的任务清单》要求,创新“服务站+N”共建模式,因地制宜创新银政、银企、银商合作模式,建立多边联动机制,将农综站汇聚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平台,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巩固农村市场的服务据点和重要支撑点。至3月末,全市农信社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092个。二是做实“惠生活”电商平台。四川农信“惠生活”电商平台正式运营以来,达州馆上线月亮湾黑宝石李、米城大米、东汉醪糟等数十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实现交易金额739.20万元;达州农商银行、大竹农商银行通过直播带货将达州农副产品推向全国各地,直播观看人数达150万人次,累计销售额27.30万元。全市农信社通过“蜀信e惠生活”庞大的客户群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实事、解难题,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互惠共赢,激活产业发展势头,振兴乡村经济发展。

加大信贷投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农民是“三农”服务的主要对象,更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四川农信(达州)在巩固金融扶贫成效、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上再用力,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助力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一是推进普惠金融。扎实推进“整村授信”,深化“三项评定”,构建农户基础信息集市,加强融资需求精准分析,精准匹配产品。大力推广“蜀信e·小额农贷”,打造数字化“三农”拳头产品。至3月末,全市农信系统小额农贷余额26亿元,有效缓解农户融资难、融资慢难题。二是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做好银企融资对接,全面了解农业经营主体的支付结算、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优化服务网络、创新信贷产品,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质效,创新推出“茶叶贷”“蜀宣花牛贷”“苎麻贷”“生猪活体抵押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多样融资需求,至3月末,全市农信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6万户、贷款余额48.82亿元,带动数十万农户增收致富,有效“贷”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讯员 张煜

编辑:LRY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4000428号-1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
非本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未标明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