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七局长河坝项目部二工区荣获“四川工人先锋号”小记
2014-06-16 09:50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延绵起伏的康巴雪域高原,大渡河蜿蜒流淌,那奔流不绝的河水是她的血脉,巍峨峥嵘的群山是她的精魂……在这片神奇的康巴大地上,七局水电人秉承着“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念好“借、谋、合”三字经以铸就精品工程。

2014年五一劳动节,从成都传来喜讯,大渡河畔水电七局五分局长河坝项目部(长河坝项目部二工区以下简称二工区)捧回了沉甸甸的“四川工人先锋号”奖杯。

二工区主要承担长河坝水电站泄洪放空系统及中期导流洞工程的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总计约107万方,工期至2016年8月,运行工期45个月。该系统混凝土供应主要为地下工程混凝土,由于地下不可控因素较多、混凝土标号繁杂,在加上混凝土仓号较小,平均月产量仅为2.38万立方米/月,由此可见,项目经营压力之大,那么就这样一个小微项目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呢?近日,记者走进二工区一探究竟,寻找她背后的故事。

“借”出资源

“有资源要上,没有资源借出资源要上。”后面半句话对于二工区而言,太合适不过了。

7月的二郎山,阴雨缠绵,318沿途随处可见塌方、落石路段,不可预见的堵车将约290公里行程拉长到了近8个小时,工区主任祝建坤带领工程技术人员首批进场,眼前的傍山临坡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周围的施工环境,苛刻的工期,使他备感压力和责任重大。“654321”的场地布置,眼前的一切给项目全体人员一个“吓马威”。——6000平米场地上,5个交通洞口环绕,4条主管线需迁改,3个月的工期要求,2大高边坡一上一下壁立,1条上坝主公路穿厂而过,在这样狭窄且干扰极大的场地上建成一座4*3的拌和系统,难度可想而知。

系统虽然不大,但却涵盖了拌和、制冷两个专业,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诸多专业和工种都有涉及,加上系统建设土建的平场、开挖、基础处理和钢筋混凝土施工,专业知识的跨度考验着这个团队,为完成履约按期实现投产,工区首先想到了借资源,向分局和兄弟项目借脑,借来技术人员,从土建到机械和电器设计人员很快聚集到了长河坝,很快完成了四易其稿的设计,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系统土建施工期,积极与项目部沟通,获得了项目部的大力支持,解决了土建施工设备租赁难的问题,在二期回填期间积极与其他水电兄弟单位沟通,利用他们的弃渣完成我们的回填工作,正是由于项目部的大力支持和借来了兄弟单位的弃渣资源,确保了土建施工的有序推进;设备安装期间,通过与设备、材料厂家的积极沟通,在没有资金支付的情况下,借来了系统建设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为克服专业人员不足的困境,从糯扎渡、安谷和亭子口等项目借来了设备和电器安装专业人员,在系统投产攻坚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区采取工期“倒逼”机制,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最终实现了系统提前31天投产,实现了进场首次开门红,获得了监理单位的通报表扬。

从进场到系统投产, “借”字贯彻始终,从借脑、借渣、借材料到借设备和技能人员,展现了该团队资源整合能力,也彰显了水电七局特级企业的风范和实力。

“谋”出效率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工区成立以来,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效”的经营理念,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公司科技成果和QC成果在工区的落地应用。

创新组织机构搭建

项目最初进场仅有不足10人,一直到系统投产也仅有30人左右,按照常规配置,人员数量难以满足专业版块的划分,怎么才能让团队高效运转呢?首先做好内部组织架构搭建工作,建立满足履约要求的高效管理团队,充分利用分局人力资源管理库的优势,解决克服了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优化部室结构增强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作为小微项目,不能按版块、专业划分设立部室和配置部室主任,建设期将常规项目“五部一室”设置调整为三部一室,运行期缩减为两部一室,将质量、安全、技术和现场调度室整合为施工管理部,职责涵盖了上述所有工作,合同和设备、物资管理整合为合同采供部,最大可能的压缩管理人员,实现了一人多责和多岗的目的,促进了管理人员岗位成才和加速成长的目的。

成本控制出奇招

系统建成,消缺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为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市场的废旧材料和边角余料作为钢材的供应,仅此一项就节约钢材采购达20余吨;其次,利用生产的低谷期,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通过挖掘潜力和优化组合人员及设备,自行完成氨系统管路敷设、厂房钢结构制作安装、保温材料施工以及水泥罐圈梁的回填工作,此项节约工程分包成本100余万元。

节能减排创样板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激发班组创新活力,大力开展技术练兵、技术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工区多管齐下,开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活动。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工区加大内部管理,采用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对系统的设备设施进行小革小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减水剂储存方式和储存位置,充分利用高位差的优势,产生自流,代替了原有的卸车、搬运和人工辅助动力配置才能使用的诸多环节,这样即减少人员的使用量,又大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即可减少过程损耗,又便于控制质量,可直接降低人工成本16万余元,其次是对系统内的照明统一采用节能灯的集中使用,废除白炽灯,预计将节约用电20万千瓦时。经统计,项目部自采用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度以来,人工成本和生产性成本降低幅度达到了20%。

安全生产大于天

俗话说,“马达一响,黄金万两”,但“机器一转”又会“事故不断”。为此,“安全生产”成为工区全体职工的最高要求。工区安全管理与班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班前五分钟和危险预知活动,要求班组每天做到隐患自我排查,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班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有效地保证班组施工安全。为此,工区向广大职工征集安全工作中的小绝活、小窍门,开展“隐患举报有奖”活动,加强隐患整改,认真总结出了安全生产“小八点”,“安全生产精心点,技术措施周密点,检查记录准确点,自查自改彻底点……”只要在班组一提这“八点儿”,每一个职工都能顺口念出来,“安全‘八点儿’操作性很强,很实用。”职工对此赞不绝口。

“合”出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79年前,“强渡大渡河”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它演绎了一曲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赞歌。如今,大渡河流域聚集了一群七局水电人,他们团结合作,坚定信念,奋斗在长河坝,谱写着一曲大渡河建设之歌。

进场伊始,工区领导班子就提出了“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工作方式,积极响应分局党委的号召,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知识型员工”建设,广泛开展职工多元化教育,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团队的整体意识和员工个人素质,着力打造一支“能打善战、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队伍。结合工程特点工区进场之初,就提出了“履约为先,诚信为本,质量为首,安全至上”的理念;为缩短人员磨合时间快速形成团队合力,树立了“团结、高效、敬业、进取”八字方针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工区核心价值理念。

开展“学习讲堂”,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技术人员轮流开展专题讲座,制作PPT课件,让管理人员更加清晰全面了解掌握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育出知识全面化、人才多元化、业务多样化的综合型人才。

推进“导师带徒”,建立班组现场培训机制,探索人才评价体系。“导师带徒”是员工快速成才的一个通道,也是企业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项目部通过签订“师带徒”协议,制订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师徒双方进行约束,对考核符合标准师傅进行表彰和奖励。

坚持“文明礼仪”的学习,内容涉及到周思敏老师的“社交礼仪”、艾莫老师的“为家,请打好这份工”及“做最有用的好员工”等影片30余册,主要讲解职场礼仪、形象礼仪、办公礼仪等方面的现代礼仪知识。从衣着打扮、接听电话到迎宾送客、待人接物等日常行为,充满感染力的礼仪讲课使大家深受启发,深深感悟到了“文明礼仪”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员工搭建读书学习和活动的平台,助推职工素质提升。让职工在技能提升上同时实现理论提升,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后续学历和职业资格证的学习培训。目前工区人员构成中已取得后续本科学历8人、后续大专学历1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6人,技术员2人;注册一级和二级建造师3人,安全工程师1人,造价工程师1人;技师4人,高级工5人。

成绩属于过去,荣誉的背后是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如今,四川“工人先锋号”的旗帜在康巴大地上迎风飘扬,时刻激励着全体员工勇往直前,继续践行“保安全、抓质量、促生产”的承诺,以扎实的管理功底,创造经济效益;以精湛的业务技能,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的服务,奉献一流产品,让顾客满意,让业主放心。(通讯员 卢微 郭建丽 陈果)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更多>>专题专栏
服务分类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