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突围路上,煤企别把减人减薪当“法宝”
2014-07-29 09:24来源:51网 分享到:

51网讯 面对当前席卷整个煤炭行业的危机,煤炭企业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了浑身解数,纷纷采取了包括减人、减薪、缓发、欠发工资等在内的手段来降成本。尽管这都是煤炭企业面对困境的无奈之举,但笔者认为,这些手段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搞不好,其带来的副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协会在7月12日发布的《关于2014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36家大型企业中20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全国整个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50%以上的煤炭企业职工工资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了缓发、减发、欠发工资的现象,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实施裁减人员。

如今,“减人”已是煤炭企业内上至各级领导、下到一线职工频频提及的热词,俨然成为了煤炭行业的通行做法,闹得企业内人心惶惶,给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稳定工作带来了影响。实事求是的说,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国有煤炭企业,确实存在人员多、机构杂、包袱重等现状,但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说减就减就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面对什么人该减?什么人可以减?如何减?把人减到那里去?相对于其它行业,煤炭行业招工留人本身就很困难,采掘一线职工肯定不能减,那么只能减地面二、三线和机关管理人员。由于煤矿的特殊性,地面二、三线人员要么是受过工伤或身有疾病的安置人员,要么就是年龄偏大的老工人,这些人都曾为企业的发展流血流汗,很多人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已经习惯了矿山工作和生活节奏,现在要把他们裁减掉,推向社会,他们能否养活自己和家庭,离开煤矿能干什么,对他们来说这是否公平?裁减这部分人如果不慎重,其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裁减机关管理人员方面,煤炭企业也要按照因矿制宜的原则,同时要综合企业后续发展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机关管理人员职数和岗位,该合并的部门要合并,该裁撤部门的要裁撤,但要妥善安置裁减后的机关管理人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特别是在裁减机关安全、生产、技术部门的管理人员时,必须要特别慎重和区别对待,因为这部分人很多是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骨干,对减人行为也最为敏感,如果搞一刀切式的减人,很容易造成企业骨干力量的流失,其结果得不偿失。

其次,再说说减薪和缓发、欠发工资的问题,应该说,对于煤炭企业采取的减薪、缓发、欠发工资等手段,尽管也有抱怨,也有牢骚,但是大部分煤炭企业职工家属是理解的,也是默默接受的,因为在当前形势下,除了咬紧牙关和企业共度难关,苦苦支撑外,他们没有更多更好地选择。在笔者看来,减薪和缓发、欠发工资不过是眼前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煤炭企业很多地处山区和城乡结合部,煤矿工人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加上煤矿家属就业难,往往是靠在企业上班的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人,别说减掉一个人,会让一家人衣食无着落,就是减薪和缓发、欠发工资,也会对一个家庭造成巨大影响,让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同时,减薪、缓发和欠发工资很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情绪不稳定诱发事故,造成一线职工队伍不稳,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给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等问题。

某煤炭企业的一名生产部门副科级管理人员说,现在他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要读书,尽管作为机关管理人员前些年家里精打细算攒了几个钱,但是现在工资与以前相比下降了近35%,每个月拿到手里也就不到3000元钱,加上企业实行管理人员延迟发放工资措施,家里的几个余钱早就坐吃山空了,现在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但是学费还依然没有着落,未来会怎么样,他既难过又迷茫。

还值得重视的是,当前严峻的煤炭行业形势将加剧煤炭企业后继无人的趋势。近些年进入煤矿的青年大中专学生,他们都将是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的中坚,但是目前低迷的形势和不断减少的工资收入对他们的择业观和生活水平冲击很大,这部分人正在加速流失;还有煤炭企业辛辛苦苦留下来的采掘一线的80、90后矿工,这部分人正值买房、结婚、生养孩子等经济支出较大的人生阶段,如果他们选择离去,以后这部分人的招工、培训、后勤安置的成本更高,对于当前深陷泥潭的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当然,按照一般人的常识,企业采取减人、减薪、缓发、欠发等措施以后,用人少了,工资成本低了,成本肯定会下降。但是,这并不是如此简单的问题。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由于煤炭企业采取的减人、减薪、缓发、欠发工资等举措给企业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冲击,最先失去的恰恰是人心:企业内年轻的、有技术的、有门路的人毫不留恋的另寻门路,剩下这些年纪大的、没有技术的人留在企业等待不可预知的明天。可以预见的是,人心散了,以后煤炭企业干起事儿来就更难了。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面对当前的困境,如果缺乏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仅靠在企业内实施减人、减薪、缓发、欠发工资等手段降成本,这也只不过是艰难的苟延残喘。对此困境,唯有全行业抱团取暖,同舟共济,一方面争取政策扶持,一方面施行转型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企业和广大煤矿工人“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之忧,迎来属于煤炭行业的春天。(通讯员 杨涛)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更多>>专题专栏
服务分类
  • 合作媒体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技术服务中心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