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气矿着力科技创新推动“4251”高质量发展

2020-01-07 12:29 来源:51网 分享到:

创新“之翼”助力攻坚上产

——川西北气矿着力科技创新推动“4251”高质量发展

1月6日,小寒。广元九龙山冬雪纷飞、寒气袭人。半山腰处的龙016-H1井,两名巡检采气工在冬日里显得格外的红艳。落在睫毛上的雪花,在他们呼哧呼哧的气息中融化成水。

龙016-H1井安全高效生产437天,累产天然气超过1.42亿立方米。目前每天产出的40万立方米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向川北地区,为冬供“添柴加薪”。

作为九龙山气田深层海相首口水平井,龙016-H1井创下九龙山区块深层海相井机械钻速最高、钻井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龙016-H1井站长黄泓介绍,该井首次采用了“固定油嘴+笼套式节流阀”两级大压差节流工艺,不仅优化了节流级数,还降低了水合物冻堵风险和操作强度;采用“一站式”服务高效干法脱硫工艺,现场实现脱硫富剂“零落地、零污染、零排放”。

这,仅仅是西南油气田川西北气矿着力科技创新,助力攻坚上产,推动“4251”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借力“外脑”,抢占“三高”气藏科研攻关制高点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企业革新和发展的助推器。气矿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气矿高质量发展。立足“生产导向、业务主导”,依托九龙山、双鱼石、剑阁等川西地区深层海相气藏规模储量,抓住永探1井在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中展现出的新机遇,找准科技项目攻关目标和定位,积极主动开展科学技术交流,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科技攻关。

首次以“5+X”模式组织开展科研项目。由技术咨询中心承担、川西北气矿和勘探开发研究院参加,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和西南石油大学协作,由咨询中心专家指导。是针对川西北部地区纵向上多层系、多产层的特征,为公司准备勘探后备领域而设立的西南油气田公司级科研项目。召开双鱼石地区栖霞组气藏物探技术交流研讨会,重点聚焦制约双鱼石地区勘探开发物探技术瓶颈问题。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为气矿“4251”发展开“良方”。

气矿在2019年初提出“4251”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来,在川西深层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等重点领域及吴家坪组后备勘探领域开展地质勘探、钻井、气田开发、地面工程及信息等方面重点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先后设立公司和气矿级科技项目36项。研究工作有效推动了中坝-双鱼石地区勘探开发,证实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储层连片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气藏范围向西向南扩大,论证部署的6口开发井均获公司批复。火山岩含油气地质条件评价研究及开发技术对策调查研究,为后续对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坝气田雷三气藏改建储气库地质论证与试注气现场试验,为老气田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开展的川西南部地区复杂深井超深井及川西北部地区超深高温高压含硫气井技术攻关,对气矿增储上产阶段钻井提速提效产生了重大意义;开展火山岩老井复查及野外剖面细查,地震地质结合,初步明确了川西南部火山岩有利岩相分布区,支撑了永探1井区3061亿立方米天然气预测储量的提交。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国内外同行、高校、科研院所、兄弟单位、技术厂家等开展技术交流。2018年以来,共推荐37篇优秀论文参加国家级技术论坛,组织开展技术交流100余次。通过技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碰撞思维火花,有效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技术瓶颈和难题。

创新突破,成果应用落地生根

川西北气矿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成果质量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激发攻坚上产的创新活力。

在龙016-H1井首次成功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刷新了九龙山构造机械钻速、单只钻头进尺最长等6项钻井纪录;超深井精细控压压力平衡法固井技术在九龙山、双鱼石构造的8口深井、超深井开展现场试验,刷新中石油川渝地区超深井小井眼固井质量纪录,获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培育高产模式,提高单井产量。双鱼X131井是双鱼石首口工艺试验井,采用大斜度井型。通过综合分析区内已钻井成果及地质认识,结合地震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论证确定靶点目标,水平井储层钻遇率较直井提升三倍。在双鱼X133井钻井施工中,川西北气矿科研人员通过现场随钻跟踪,结合钻井岩屑及薄片分析研究,有效卡准目的层顶界界线,确保水平段顺利着陆,一举创下该区储层钻遇最厚、水平箱体最长、储层钻遇率最高三项新纪录。2019年11月21日和29日,先后在双鱼X131井、双鱼X133井擒获百万级“气龙”。

试采地面工艺中,川西北气矿采用多项新工艺新技术,保障了气井的安全高效平稳生产。在龙016-H1井、龙004-X1井应用固定式油嘴+笼套式节流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进行推广;在部分井场试用无定型羟基球形脱硫剂,解决了目前干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剂硫容低、高频次更换问题。

“两化融合”,智慧气田转型升级

川西北气矿涵盖3.42万平方公里的气区面积,点多面广线长,生产运行管理难度大。气矿以“4251”高质量目标为导向,坚持以“业务主导,信息牵头”,打造数字化与受控管理、安全管理深度融合。

江油、广元、邛崃三个采气作业区的132个场站实现了物联数据采集、安全联动,139座井站具备了无人值守条件,操作过程电子管理从生产井站扩展到后辅班组,试点单位电子报表自动生成率达90%,数据准确映射率100%,安全管控由传统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安全管控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气矿生产场站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覆盖率达到93%,数字化生产站场视频监视覆盖率达到100%。从传统的生产管理工艺跨越,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心井站+无人值守站+电子巡检+集中控制”的全新模式正在形成,过去需要“人海战术”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这只“奇妙的手”,变得更加轻易、便捷、安全。

建设智慧气田,不仅是解决技术问题,更是一场管理革命。从操作基本靠手、巡查基本靠走的传统气田管理,到如今可视、可感、交互式数字化管理,智慧气田已成为助推气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支撑。

未来的道路,气矿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让创新科技增强气矿核心竞争力,为气矿加快实现“4251”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技术保障。(通讯员 廖光明 )

编辑:qiyeadmin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总)网出证(川)字第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80009